天籁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大明话事人 >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最高级的黑
    和衙门一样,天下学校的建筑格局也都差不多,都是太祖高皇帝设计的标准化建筑。</br>  林大官人走进无锡县学的时候,对左右护法笑道:“我这个文化人,连苏州本地府学县学都没进过,反倒先进了外地的县学。”</br>  一般情况下,县学肯定不能随意出入的,但今天“大佬”公开讲学,就半放开了。</br>  林大官人穿着青衫,打扮上像个读书人,门子也就没拦着。</br>  他来的晚了,讲学已经开始了不知多久。</br>  但无所谓,林大官人又不是来听讲的,他的动机其实是“猎奇”。</br>  就像是参观著名旅游景点一样的心态,看看未来东林党领袖和缔造者们都是什么模样。</br>  在这个时间点,初期东林八君子应该大部分都在无锡县,还有两个是隔壁武进县的。</br>  明伦堂月台上的正中间,正在讲话的人是个三十六七岁的圆脸中年,胡须很长,垂至胸间。</br>  不用问就知道,这位肯定就是顾宪成了,客店掌柜所鼓吹的“正道真儒”,也不知道这个名号是谁想的。</br>  在顾宪成两侧,坐了四个人,肯定都是与顾宪成关系比较近,又有一定地位的人。</br>  根据历史资料推断,大概其中有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,顾宪成老师的孙子薛敷教,以及同乡密友叶茂才。</br>  目前这些人年纪都在三十左右,而且未来两科内全都会考中进士,上榜率百分之百,比宰辅公子还高。</br>  还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必定就是被誉为“天下士”的高攀龙,二十一岁就中举的神童。</br>  以上这些人,都是以后东林党初期八君子里的人物,早期东林党的核心人物。</br>  所以有些人说东林党不搞朋党、不是“党”,就是个笑话。</br>  不然为啥早期东林八君子里六个无锡的,两个隔壁武进的,大都和顾宪成沾亲带故?</br>  不然为什么东林八君子里的人,在如此残酷的科举淘汰率下,能够两三科内全部考中进士,百分百上榜?</br>  当然可以也看作是巧合,坐在月台上的未来东林君子们人人都是堪比宰辅公子的科举天才。</br>  而在月台下面,则是百来个士子,宛如众星拱月一样三面围着月台,人人神情充满了崇拜和敬仰。</br>  不得不说,此时顾宪成的号召力已经初见倪端了,至少在本地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。</br>  再怎么说,顾宪成不仅仅是学者,还是一位吏部官员,执掌人事工作的那个吏部。</br>  三年假期结束后,顾大人还是要回京师吏部工作的。</br>  插一句题外话,顾宪成就是传说中的进士第五名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、传胪后面的那一个。</br> 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听讲,反正林大官人没兴趣仔细听的,他就站在这里一边探头探脑的看“景点”,一边胡思乱想着。</br>  忽而听到月台上的顾宪成说:“我欲编《五经余》。”</br>  旁边那个疑似高攀龙的年轻人问道:“何谓《五经余》?”</br>  顾宪成答道:“余非剩余也,乃是继续之意也。《五经余》之意,就是继续圣人《五经》之事业!”</br>  疑似高攀龙的年轻人又问:“如何继续?”</br>  顾宪成又答道:“《五经》之意,多由三代而发。而三代以下,未能囊括于内,我心中多有缺憾。</br>  故而欲三代以下之范围,续上五经内容,此为《五经余》也。”</br>  听到这里,月台下的士子们已经开始议论纷纷。</br>  顾宪成转向台下众人,很有气势也很有节奏的高声道:</br>  “我欲以《太极图说》、《经世》、《启蒙》等为《易余》!</br>  以三代以下诏、诰、奏、疏等为《书余》!</br>  以骚、赋、古诗等为《诗余》!</br>  以《纲目》、诸史为《春秋余》!</br>  以历代典章之合宜者为《礼余》!</br>  以上就是《五经余》的想法!”</br>  一句比一句声调高,说到最后一句时,台下诸生都震耳发聩了!</br>  原来顾先生不是随口说笑,而是已经有了思路!</br>  续补五经,这是多牛逼的伟业!不愧是顾泾阳先生!</br>  有个年轻人从人群里扑了出来,激动的脸色通红,浑身颤抖,甚至于热泪盈眶,嗓门近乎破音的喊道:</br>  “孔圣之后,敢于拟六经而有著作的,当属隋代大儒王通!</br>  而泾阳先生欲作《五经余》之壮举,规模宏大,更胜过王通!</br>  历代典章卷帙浩繁,我安希范愿追随先生,效犬马之劳,复兴正学!”</br>  林泰来:“.”</br>  如果你不是叫安希范,我就真信了。</br>  安希范,今年二十二,东林初期八君子里第二年轻的,拜了顾宪成为师学习。</br>  按照历史,此人今年中举,明年中进士,又又又又是个科举天才。</br>  有了人负责带头尖叫,此时台下的气氛陡然热烈起来。</br>  众士子身在其中,不知不觉情绪陷入了莫名的狂热,跟着一起叫道:“复兴正学!复兴正学!”</br>  续补五经这样的文坛伟业就在眼前,如果能参与其中,那是何等的光荣!</br>  为什么叫复兴正学,因为这几十年王阳明心学太流行了,顾宪成这样的正统学者都对此不爽。</br>  在外围不远处守候的张家兄弟下意识对视一眼,他们都觉得这一幕似乎很熟悉,感觉都是自家坐馆玩剩下的。</br>  连张家兄弟都能免疫,更别说林大官人本人了,他就是抱着胳膊站在人群最边缘,冷眼旁观。</br>  不吹不黑,这位顾先生能以在野中层官僚身份,创造出一个影响政坛数十年的东林党,并成为精神领袖,还是有点东西的。</br>  看到的各种运营手段即使放到五百年后,也不过时啊。</br>  比那个只懂蹭热议的王老盟主,顾宪成真是强多了,有着明显的代际差距!</br>  林大官人亲眼目睹这一切后,终于能理解了,为何历史上的东林党会那样的狂热和极端,简直就是正邪不两立,顺我者昌逆我者亡。</br>  因为从根子上就是这样成长的,壮大后更不可能被纠正了。</br>  偏生这时候,月台上的君子们目光巡视人群时,立刻就注意到了林泰来。</br>  本来林大官人身材比别人高出了一尺多,醒目基础指数已经不低了。</br>  更别说在这群情奋发的时刻,别人都在奋臂激情,只有林大官人下意识摆出了抱着膀子看猴戏的姿势。</br>  狂热脑残粉里,竟然出现了一个异端!</br>  所以他想不被注意到都不可能,除非别人眼瞎。</br>  等氛围稍微冷却后,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便对着人群边缘的高大“士子”说:</br>  “这位雄壮朋友何人也,看着面生。”</br>  正看戏的林泰来冷不丁听到被询问,不禁叹口气,这样都能被点名?难道这就是主角光环?</br>  口中便答道:“在下姓林,自苏州来,往南京去赶考,今日路过贵宝地,顺道旁听。”</br>  林大官人这话没毛病但容易却让人误会,反正别人听了后,都以为林大官人是去参加八月乡试的。</br>  顾允成想了下,从没听说过苏州有林氏家族,想必不是什么大家子弟,便又说:</br>  “据我观察,林朋友对家兄的构思似乎甚为轻蔑。</br>  若有相左之意见,不妨在这里大胆说出来,我等洗耳恭听。”</br>  顾允成这话明着看没什么,但细思极恐。</br>  这里气氛正狂热,如果一个势单力孤的寒门子弟贸然提出刺耳的反对意见,下场会如何?</br>  或者说,适当找一个好打的标靶,更有利于增加己方群体的凝聚力。</br>  经历过粉丝经济时代的林大官人,当然明白其中问题所在。</br>  他环视了一圈后,便不慌不忙的开口道:</br>  “我的想法就是,顾先生欲作《五经余》,这气魄未免太小了!</br>  不妨胆子再大一点,步子再快一点!”</br>  众人:“.”</br>  敢于续补《五经》,已经是了不得的伟业了,还想怎么样?</br>  林泰来更加富有激情的说:“也别拿五经做文章了,我看顾先生完全可以搞一个新四书!”</br>  这话一说出来,众人立刻对林大官人怒目而视。</br>  实锤了,此人绝对是黑粉!能说出这种话的人,一定是来砸场子的!</br>  四书是必考,五经是选考,这就能说明四书地位比五经还要高!</br>  谁敢乱动四书?这不是明摆着让顾先生去死吗!</br>  林泰来却对别人视而不见,只对顾宪成问道:“泾阳先生以为《礼记》如何?”</br>  顾宪成实话实说:“孔圣删述的五经,历经秦火大都幸存了下来。</br>  唯独《礼记》一经,杂驳几半,似非原经。</br>  不知当初二程有再兴儒学之能,却为何不代为厘正《礼记》,补此阙典。”</br>  这是个比较流行的观点,很多人疑心礼记是汉儒编出来的。</br>  林泰来叹道:“顾先生没有想通啊,二程对《礼记》已经厘正且传世了!”</br>  这种事情开不得玩笑,顾宪成不由得坐直了身体,严肃的问道:“林生为何敢这么说?”</br>  林泰来便答道:“其实我认为,二程以及朱子所表彰的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即是他们心里真正的《礼记》,只是没有明说!”</br>  原本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都是《礼记》中的内容,宋人却把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从《礼记》里单独抽了出来,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称四书,成为儒家最高经典。</br>  难道宋代圣贤这是暗示只有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才是真礼记?</br>  林泰来这个观点看似简单,但胜在新奇,之前没有人往这个角度想过。</br>  所以像是点破了窗户纸,让在场众人都有点豁然开朗的顿悟感觉。</br>  林泰来仍然很淡定的说:“如此可把四书里的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恢复为《礼记》。</br>  那么四书就少了两本,如果能再补进两本,那不就成了新四书?”</br>  顾宪成不禁愣了愣,呼吸急促起来。</br>  糟糕!这是心动的感觉!</br>  本来以为是无知狂徒的瞎扯淡,怎么还越说越像那么回事?</br>  若能重铸经典,那是多大的功德,增加个几万粉丝不成问题!</br>  话题进行到这里,实在太大了。</br>  此时别人产生了莫名的敬畏,都不敢说话了,因为自己不配!</br>  只有林大官人脸上笑嘻嘻,开口道:“第一本,我看可以用朱子的《小学》补上,教人如何细处工夫!”</br>  顾宪成下意识的点点头,感觉似乎越说越有道理了,朱子的《小学》可以弥补其他经典着眼太大的问题。</br>  “那第二本又是什么?”顾宪成忍不住问道。</br>  于是林大官人脸上笑容更加浓厚了,继续说:“至于第二本,我看泾阳先生你自己写一本放进去就行了!</br>  以你的经天纬地之才,写本书羽翼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的经书,那实在太简单了!</br>  毕竟您可是当世的正道真儒,伱不出手,没人能辅佐孔孟了!”</br>  顾宪成:“.”</br>  绕了一个大圈子,编了一堆似模像样的经学理念,差点都把自己打动了,结果就是为了最后开涮自己!</br>  虽然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说话方式,但并不妨碍从中听到了反讽!</br>  可以鉴定,这绝对是黑粉,最高级的那种黑粉!</br>  台上君子里,还很年轻气盛的高攀龙站了起来,指着林泰来骂道:</br>  “不敢坦荡质辩,只敢皮里阳秋,真小人也!”</br>  林泰来轻蔑的说:“家里放厚利债的才是小人,勿复与我说话!”</br>  高家就是放高利贷发家的,高攀龙闻言,气得就想跳下去打人。</br>  顾宪成连忙拦住了高攀龙,又转头问道:“你师承何人?技艺得自何人?”</br>  刚才只以为这林生是个没跟脚的散养士子,但现在看来又不像了。</br>  这是个有才华的人,否则根本也编不出那些东西,尤其是对经学的理念,一定是有传承的。</br>  林大官人答道:“我这主要技艺.算是传自唐荆川先生吧!”</br>  据说在武举考场不考拳法和鞭法,要么弓箭,要么刀枪,所以目前枪法算是主要技艺。</br>  高攀龙忍不住叱道:“胡扯!”</br>  唐顺之就是隔壁武进县的,与无锡县同属常州府,乃是常州府的名人大前辈。</br>  唐顺之有什么弟子传承,这里的人难道还能不知道?哪来的苏州林姓野弟子?</br>  林泰来不屑的说:“爱信不信!我家又不放厚利债,犯得上像你们高家质库一样坑蒙拐骗吗!”</br>  高攀龙心胸快气炸了,暴怒的喝道:“那就让我见识见识你传自荆川先生的技艺!”</br>  林泰来看了看高攀龙的小身板,诧异的问道:“你确定?”</br>  (本章完)</br>  www.yetianlian.info。m.yetianlian.info

    三月,初春。</br>南凰洲东部,一隅。</br>阴霾的天空,一片灰黑,透着沉重的压抑,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,墨浸了苍穹,晕染出云层。</br>云层叠嶂,彼此交融,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,伴随着隆隆的雷声。</br>好似神灵低吼,在人间回荡。</br>,。血色的雨水,带着悲凉,落下凡尘。</br>大地朦胧,有一座废墟的城池,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,毫无生气。</br>城内断壁残垣,万物枯败,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,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、碎肉,仿佛破碎的秋叶,无声凋零。</br>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,如今一片萧瑟。</br>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,此刻再无喧闹。</br>只剩下与碎肉、尘土、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,分不出彼此,触目惊心。</br>不远,一辆残缺的马车,深陷在泥泞中,满是哀落,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,挂在上面,随风飘摇。</br>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,充满了阴森诡异。</br>浑浊的双瞳,似乎残留一些怨念,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。</br>那里,趴着一道身影。</br>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,衣着残破,满是污垢,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。</br>少年眯着眼睛,一动不动,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,袭遍全身,渐渐带走他的体温。</br>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,他眼睛也不眨一下,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。</br>顺着他目光望去,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,一只枯瘦的秃鹫,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,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。</br>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,半点风吹草动,它就会瞬间腾空。</br>而少年如猎人一样,耐心的等待机会。</br>良久之后,机会到来,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,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。</br>,,。,。</br>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xc8.com/149_149054/72097637.html